今年,不单单全球股市出现集体回调。
在美联储激进加息缩表预期下,作为高风险泡沫化资产的旗杆,虚拟货币也出现较大回调。
最近两天,一个名为LUNA的虚拟货币,一下子火出圈。
因为就在3月份,LUNA的市值还达到400亿美元,但在过去两天的时间里,就直接跌得基本归零。
每枚LUNA币的价格,从5月5日的87美元,跌到5月6日的60美元。
然后就在5月11日跌到只剩下0.7美元。
这个时候,很多人以为已经暴跌了99%,跌得差不多了,就大量抄底进去。
结果呢,这玩意在5月13日一路跌到0.05美元,又跌了99%,但这还没完。
在跌到0.01美元后,一度反弹到0.04美元,涨了4倍,结果呢,一下子又跌倒了0.00005美元。
这基本就是归零了。
在跌了好几个99%之后,这也使得LUNA币一下子火出圈了。
关于这件事情,大多数人作为吃瓜群众,也只知道个大概,具体为何这个LUNA币一下子就从400亿美元的市值,跌到基本归零。
背后的机制和原理是什么,又包含什么风险,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什么警示,本文会来做一个详细分析。
(1)什么是LUNA币
LUNA币,又称露娜币,因为露娜有月亮意思,还有人叫它月亮币。
但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名字背后,过去两天却上演一场血腥的金融收割,许多人的财富在这样的血腥收割里,灰飞烟灭。
首先要知道什么是LUNA币,就得看LUNA币的一个姐妹币UST。
LUNA币和UST币,这两个构建了全球第三大稳定币。
所以,我们要先了解下,什么是稳定币。
在虚拟货币出现后,因为比特币这类虚拟货币的波动太大,所以,后来有些人就鼓捣出虚拟货币中的“稳定币”。
所谓稳定币,就是用各种方式,来强行把指定的虚拟货币跟美元进行“硬挂钩”,这有点像信用货币中的联系汇率制。
比如,我们都知道港币是按照7.8的汇率跟美元挂钩,也就是1美元兑换7.8港币。
然后港币的联系汇率制,允许港币汇率围绕着7.8进行窄幅波动,这个波动范围是7.75~7.85。
当港币汇率升值到7.75的时候,香港就会大量抛售港币,买入美元,增加外汇储备,来确保港币汇率不会升破7.75。
当港币汇率贬值到7.85的时候,香港就会大量买入港币,抛售美元,消耗外汇储备,来做多港币,确保港币汇率不会贬值破7.85。
所以,港币的信用基础是香港经济,包括香港的外汇储备。
这个很好理解。
然后,虚拟货币中的稳定币,也想搞这种跟美元挂钩的机制,目前有2种方法:抵押和算法。
第一种是抵押,就是发行方找大机构背书,要发行多少金额的稳定币,就用多少美元去抵押背书。
比如,要发行1亿美元的稳定币,那么该稳定币就得有1亿美元的储备金,确保别人所持有的稳定币,都可以足额兑换。
这种类似于银行的运作模式,乍看起来似乎还挺靠谱。
但问题在于,国家的外汇储备,是有国家信用背书。
机构说自己有多少储备金,但谁又能知道是不是真的有这么多储备金呢?
这些稳定币的抵押规模,通常都是比较模糊的,是很不公开透明的,所以是很不容易审计的。
稳定币发行方,基本不可能把货币发行募集来的资金,放在固定的抵押池里就完全不动,基本都会挪用,由于缺乏监管,这类稳定币虽然说是有抵押,但实际有没有被掏空,完全是一个开盲盒的状态。
往往这个时候,一些信仰虚拟货币的人,就会提出算法的概念。
靠信用货币抵押的稳定币模式,本质上是中心化的,而中心化概念是虚拟货币簇拥者最反感的东西。
虚拟货币簇拥者最引以为豪的就是虚拟货币通过算法构建的去中心化体系。
于是,有人就鼓捣出另外一种稳定币模式,算法模式。
这一次崩盘的UST和LUNA币,就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算法模式稳定币。
市值排名在UST之前的另外两种稳定币,都是抵押模式。
UST和LUNA币的算法稳定币模式比较复杂,我简单说一下。
首先,这个稳定币的主体是UST币,LUNA币则是为了维护UST币稳定的一个“稳压器”,用来保持UST的电压(币值)稳定。
具体做法是这样的。
UST发行方承诺,会保持1枚UST币可以兑换1美元的固定汇率。
当UST币的价格大于1美元,用户可以用价值1美元的LUNA币,来发行1枚UST币,然后价值1美元相应数量的LUNA销毁。
当UST币小于1美元,用户可以销毁1枚UST币,发行价值1美元数量不等的LUNA币。
UST币就是用这样的算法模式,来维持UST币值稳定在1美元。
可能这样说,还是有人不太理解,那我就具体举例一下。
假如LUNA币的价格是10美元,UST的币值是1美元。
当UST币的价格上升到1.02美元的时候,就会有一个套利空间,步骤如下:
1、用户可以花10美元购买1枚LUNA币;
2、通过消耗1枚LUNA币,来发行10枚UST币;
3、再把这10枚UST币,按照1.02美元/枚价格抛售掉,可以获得10.2美元,就可以赚到0.2美元的差价,形成套利空间。
同理,当UST币的价格跌到0.98美元的时候:
1、用户可以花9.8美元,买入10枚UST币;
2、然后消耗这10枚UST币,发行1枚LUNA币;
3、再把LUNA币按照10美元价格卖掉,就可以赚到0.2美元的差价。
所以,这个模式,其实跟联系汇率制有点类似的地方是,一旦汇率波动超出固定值范围,就需要做多或者做空货币,来保持币值稳定。
区别是,信用货币的联系汇率制,由发行的国家去负责维持币值稳定。
而算法稳定币,则是用这两种虚拟货币和信用货币的锚定,来维持币值稳定。
当UST币买入的资金增多,UST币值超过1美元,就可以不断发行新的UST币,增加UST市场供给,市场会自动抛售UST货币,满足新增买入的资金,来维持币值稳定。
然后发行新的UST币,是建立在销毁相对应金额的LUNA币,这就会导致LUNA币的价格不断上涨。
反过来,当UST币的抛售资金变多,UST币值跌破1美元,市场就会自动买入UST币,将其销毁换成对应数量的LUNA币,抛售。
所以,这就会导致LUNA币发行量变多,会导致LUNA币价格不断下降。
搞清楚这套机制,其实可以很容易搞明白,所谓算法稳定币,只是把UST币的波动,转嫁到LUNA币身上。
(2)崩盘原因
虽然上面所说的这套机制,整个过程都有一个所谓的“自动做市商”算法来维护,来实现所谓的“去中心化”。
但正如,信用货币的联系汇率制,一旦信用货币的币值贬值,就需要发行方不断消耗外汇储备,买入信用货币,来护盘。
一旦外汇储备枯竭,就会导致信用货币的币值脱钩,出现汇率崩盘。
算法稳定币,虽然UST币有LUNA币这个稳压器,但假如UST币抛售过大,就会导致LUNA币价格崩盘,这也会让UST币有脱钩的风险。
反过来,如果UST币买入的资金持续增多,就会导致LUNA币价格一直上涨,这会吸引更多资金买入,有利于UST币发行,更容易维持UST币的币值稳定。
所以,任何一种稳定币,都会为了吸引人买入稳定币,抛出“利息”诱饵。
一般稳定币都会给出10%的高额利息来吸引用户买入。
而发行UST币的是一个韩国团队,为了吸引用户购买UST币,这个韩国团队给出了一个相当惊人的19.8%的利息。
也就是说,买入1枚UST币,持有不动,过了1年就可以获得19.8%的高额利息。
这个大家肯定就知道为什么这次LUNA币会崩盘了。
一看到这个19.8%高额利息,大家脑袋里肯定是先闪过P2P。
就想起2018年那句名言,只要理财产品的年收益率超过10%,就要做好损失全部本金的准备。
这个19.8%的高额利息,稍微理性的人,肯定先跟庞氏骗局、击鼓传花这些词联系起来。
如果你不能先联系到这些词,就说明需要多多提高一下风险意识。
不过呢,人性的贪婪,还是会让人忘记风险。
正如我们前几年有那么多被P2P骗的血本无归的人,这一次套上算法稳定币这个“高科技”外衣的UST币,所推出的19.8%利息项目,过去这两年,只要一推出就会遭到抢购,其中自然以韩国狂热的投机者最多,毕竟鼓捣出这个稳定币项目的,也是韩国团队。
依靠高息吸引,购买UST币的人越来越多,这就导致LUNA币价格疯狂上涨,在这次暴跌之前。
LUNA币的价格是从一年前的6美元,一路上涨最高时候的120美元,涨了20倍。
但是,就跟所有庞氏骗局和击鼓传花的游戏一样,所有这类高息诱惑的项目,虽然都打着投资的幌子,但基本上前面人的高息,基本靠后面进来购买者的资金来颠覆,不管表面上套路如何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
UST币的韩国团队,通过大量增发LUNA币,来筹集资金。
增发的LUNA币,通过其算法机制,兑换成UST币,来满足狂热的新购买者,并支付旧购买者的高额利息。
但韩国团队,大量增发LUNA币,就需要有大量资金不停买入LUNA币,这反过来就得要求买入UST币的资金规模要越来越大。
为了满足19.8%的利息,这必然是一个滚雪球的规模。
在这次崩盘前,UST币的规模最多的时候是达到了200亿美元规模,LUNA币规模达到了400亿美元规模。
这已经是相当夸张的规模了。
如果要进一步滚雪球上升,难度非常大,所以,LUNA币会在这个时间点崩盘,其实也不奇怪。
然后任何崩盘,都是要有一些导火索。
本来发行LUNA币的这个韩国团队,也是韩国电商大佬,是有一些实业背书。
所以,他给出这个19.8%的利息,也是以各种投资项目许诺。
但实际上,在当前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该韩国团队所进行的投资,别说赚钱了,亏钱概率都很大,这使得这些利息都得靠韩国团队贴钱去维持19.8%的高额利息,他也烧不起。
于是在5月初,韩国团队宣布把这个年收益率下调到18%。
结果这个口子一开,就直接导致LUNA币价格大幅度下跌,人们对LUNA币的信心明显不足。
本来这样的击鼓传花的庞氏骗局,就是建立在后进者盲目的信心。
一旦这样的信心缺失,很容易导致整个资金链断裂,形成抛售的死亡螺旋。
再加上,今年美联储开始激进的加息缩表,美联储加息,海量资金会回流美国。
这实际上也是在跟这些虚拟货币资金池抢钱。
这也导致今年,所有虚拟货币价格都在持续下跌,包括比特币也从6万美元,到现在跌破3万美元。
这类高风险资产,本来都处于一个风吹草动的敏感时刻,于是LUNA币在这些导火索叠加下,引发大量抛售潮,最终形成踩踏危机,价格直线暴跌,近乎归零。
在LUNA币崩盘后,UST币也跟美元严重脱钩,目前已经跌得只剩下0.15。
对于一个跟美元硬挂钩的虚拟货币来说,这样严重脱钩,其信用已经基本丧失殆尽。
(3)潮水退去,现回原形
我在去年好几篇分析虚拟货币的文章里,其实也跟大家提醒过很多次了,虚拟货币虽然一直自诩为“数字黄金”,动辄就是打着“抗通胀”、“取代信用货币”的旗号。
但实际上,虚拟货币一直都受美联储加息和放水周期很大影响。
比如说,2018年美联储加息缩表,虚拟货币就跌得很惨,被称为矿难的一年。
2020年3月,全球股市崩盘,虚拟货币也一样崩盘,没表现出避险效应。
而只要美联储一大放水,虚拟货币就会打鸡血一样,不断疯狂泡沫化。
虽然一些头部的虚拟货币,比如比特币,存在一些共识价值,还有一些基于灰色领域的交易价值,来支撑其基础价值。
但很显然,过去两年虚拟货币的疯狂炒作,导致其价格是远超出其基础价值,存在严重投机的泡沫化风险。
所有靠美联储疯狂大印钞放水,而被不断炒作的高风险资产,都必然会随着美联储激进加息缩表的收水周期,而出现“退潮效应”。
不要说我马后炮,这是我去年文章提过很多次的观点。
所以,一个无法做到无视美联储货币周期的投机炒作品种,整天嚷嚷着要取代信用货币,这是显然很不现实的。
其实,我虽然去年写过很多篇提醒虚拟货币严重的炒作投机风险,但我对虚拟货币相对还是持有一个比较中立的态度。
我觉得比特币背后支撑的区块链技术,还是有其值得称道的技术价值和应用领域,倒也不至于就真的一文不值,说不好听点,单靠那些灰色领域的交易需求,也能支撑起比特币的基础价值,但这个基础价值,我认为是远低于比特币现在的价格。
但问题更严重的是,大量趁着虚拟货币热潮,疯狂发行的各种乱七八糟其他空气币,比如去年大火的狗狗币,还有这次崩盘的LUNA币,本质上都是击鼓传花的庞氏骗局。
这些乱七八糟空气币,并没有任何基础价值支撑,一旦市场预期扭转,形成踩踏风险,都是有归零的风险。
这一次LUNA币的崩盘,我认为是相当有警醒的作用。
因为相比以前一些归零的空气币,这一次LUNA币的体量是非常大的。
UST币是全球第三大稳定币,LUNA币的流通市值一度在所有虚拟货币里排名第五。
这样一个总市值数百亿美元的虚拟货币,居然在短短一周时间里,近乎归零。
虽然还会有很多投机者,如同赌徒一样,飞蛾扑火的一样冲入抄底。
包括今天,这个LUNA币也从0.00005美元,反弹到0.00015美元,看似涨了3倍。(截止14日中午)
但这有意义吗?
即使赚到了这笔钱,但只要你习惯于这样的投机赌博,在如此巨大的波动面前,后面也有可能在无数飞舞的镰刀里,迟早会把钱都亏出去。
虚拟货币在各种合约、交易所的打造之下,早就已经变质,成为一个不受监管的超级赌场,在各种杠杆加持下,不断放大人性的贪婪。
在美联储激进加息缩表之下,这场史无前例的巨大洪水,要开始退潮,所带来的的负面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这场退潮才刚开始,后面像LUNA币崩盘这样的事情,还会出现。
这只是一个开始,而不是结束。
远离投机,远离杠杆。
我们都得为自己的钱包负责。
脚踏实地的努力工作赚钱攒钱,用一些合理的方式,以较低风险去投资,以一个理性的态度去实现财富保值增值。
不要整天幻想着,通过这些方式去一夜暴富。
过去这三年,确实有一些人靠虚拟货币,发了财。也有很多人把这类发财案例,包装成吸引散户入场的各种故事。
但是,这些靠虚拟货币发了财的人,除非他能及时控制住自己贪欲,见好就收,彻底远离赌场,才有可能真正落袋为安,把钱赚到手。
否则只要继续在这个大赌场里来回折腾,不管之前赚了多少钱,都是有可能最终亏光。
而能控制住自己贪欲,及时抽身的人,又能有多少呢?
大多数人都只能在贪婪驱使下,迷失在这个大赌场里。
人性的贪婪是很难克服的。
唯一避免你被这类赌场收割的方法,就是远离赌场。
潮水来临的时候,人人都是股神。
在潮水退去的时候,才发现都没穿衣服。
THE END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